在藏传佛教,特别是格鲁派的寺院和修行场所中,两位护法的摆放位置是极其严谨的,其核心原则是遵循传统的坛城(曼荼罗)布局和方位学。通常,这指的是地位极高、常被共同供奉的两位出世间护法:多闻天王(毗沙门天)与大黑天(玛哈嘎拉)。他们的摆放绝非随意,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教义和宇宙观。
核心摆放原则:
根据传统,多闻天王通常被安置在北面,而大黑天玛哈嘎拉则被安置在东面。这一方位安排源于他们在佛教宇宙观中所司的职责和代表的寓意。
护法名称 | 主要职责与象征 | 传统摆放方位 | 常见身色与法器 |
---|---|---|---|
多闻天王(毗沙门天) | 财宝天王,守护北方,司掌财富与护持佛法。 | 北面 | 身色金黄,右手持胜利幢,左手抱吐宝鼬。 |
大黑天(玛哈嘎拉) | 事业护法,守护东方,降伏障碍,赐予行者成就。 | 东面 | 身色蓝黑或黑,手持金刚钺刀与嘎巴拉碗。 |
方位详解与教义内涵:
1. 多闻天王(北面):在佛教的宇宙结构中,北方是多闻天王的领地。将他供奉于北位,意在迎请其从其所辖之地降临,为修行者和场所带来财富与祥瑞,同时守护道场免受来自北方的侵扰。其面向通常朝外,以示守护整个区域。
2. 大黑天(东面):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,象征着光明、新生和事业的开启。大黑天作为最威猛的事业护法,安置于东面,寓意其能扫除一切修行和事业上的障碍与无明黑暗,助力修行者迅速成就世间与出世间的事业。
具体实践中的摆放方式:
在实际的佛堂或护法殿中,摆放需遵循以下细节:
- 主尊参照:护法的位置高低必须在所有出世间的佛法僧三宝(如佛像、佛塔、经文)之下,以示其护持地位。他们属于“护法”而非“主尊”。
- 朝向:两位护法像通常面朝佛堂大门方向,或面朝外,起到守卫的作用。有时也会让他们略微侧身朝向主尊佛龕,以示恭敬和护持。
- 供品:供奉这两位护法时,供品也有所区别。给多闻天王的供品多为五谷、珍宝、甜食等;而给大黑天玛哈嘎拉的供品则通常包括酒、肉(素食者以代用品替代)、黑芝麻等更为威猛的供物。
重要注意事项: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不同传承和寺院对于护法摆放的细微之处可能存在差异。最稳妥的方式是遵循自己上师或所属传承的具体指导。此外,护法,尤其是出世间护法的供奉和修持,通常需要具备相应的灌顶和口传,不应自行随意供奉,以免不如法。
总而言之,两位护法的摆放位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,其东与北的方位安排是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中一项重要而严谨的传统,体现了佛法与宇宙方位、修行次第的完美结合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