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水修补后墙面是否继续扩散取决于多个因素:
1. 渗漏根源是否彻底解决
若仅处理表面渗水痕迹而未修复管道破裂、屋面防水层失效或建筑结构裂缝等根本问题,水分会持续渗透,导致修补区域周边继续出现水渍、起皮甚至霉斑。建议通过打压测试、红外检测等手段确认渗漏点。
2. 修补材料与施工工艺
使用普通腻子或劣质防水涂料可能无法抵抗长期水汽侵蚀。应选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防水材料(如K11防水涂料)、环氧树脂注浆液等,并确保基层处理到位(包括铲除疏松层、堵漏王封堵孔洞)。施工后需养护72小时以上。
3. 墙体干燥程度影响
修补前若未充分晾干墙体(含水率需低于8%),内部残留水分会通过毛细作用向四周扩散。可采用除湿机或电加热烘烤加速干燥,必要时开槽引流积水。
4. 环境温湿度变化
温差大会导致冷凝水二次结露,尤其在卫生间外墙或北侧房间。建议加装通风设备或使用防潮石膏板,并在修补后涂刷防霉底漆。
5. 结构性变形风险
地基沉降或混凝土收缩可能引发新裂缝,需观察3-6个月。若为承重墙渗漏,应排查钢筋锈蚀情况,必要时进行碳纤维加固。
6. 预防性维护措施
定期检查外墙防水层(尤其雨季后)、地漏排水坡度,阳台密封胶老化情况。高层建筑建议每5年重新涂刷弹性外墙涂料。
专业建议:复杂渗漏应聘请具备《建筑防水工程资质》的团队,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定位隐蔽漏点,并索取10年以上质保合同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