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水泥地面防水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和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,确保长期防渗防潮效果。以下是具体要点和注意事项:
1. 基层处理
清洁与找平:彻底清除地面浮灰、油污,用水泥砂浆修补裂缝和凹陷,确保基层平整(平整度误差≤3mm)。旧地面需打毛处理,增强附着力。
阴角处理:墙地面交接处的阴角需做成圆弧形(R≥50mm),避免直角处应力集中导致开裂。
湿润养护:施工前洒水湿润基层至饱和(无明水),防止基层吸收防水材料水分而影响成膜。
2. 防水材料选择
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(JS涂料):柔韧性好,适应基层轻微变形,建议选用Ⅱ型或Ⅲ型产品(延伸率≥200%)。
聚氨酯防水涂料:适用于复杂部位,耐水性优异,但需注意环保性(选择无溶剂型)。
环氧树脂防水涂料:高强度、耐化学腐蚀,适用于可能有酸碱腐蚀的场合。
防水卷材:如使用聚乙烯丙纶,需配合水泥胶粘剂满粘,搭接宽度≥100mm。
3. 关键施工步骤
节点处理:管根、地漏周边开槽填充防水密封膏(如PU发泡胶),并铺设无纺布增强层。
涂料施工:采用“十字交叉法”涂刷,先纵向后横向,确保无漏刷。每层厚度控制在0.5~0.8mm,总厚度≥1.5mm(淋浴区建议≥2mm)。
门槛石防水:门槛处需做止水墩(高出地面20~30mm),并延伸防水层至门外300mm。
4. 闭水试验与保护
闭水测试:防水层干燥后蓄水(水深≥20mm),48小时后检查楼下及相邻墙面是否渗漏。轻质墙体需进行淋水试验。
保护层施工:闭水合格后,用水泥砂浆做20mm厚保护层,避免后续贴砖破坏防水层。
5. 常见问题与预防
空鼓:基层未湿润或涂刷过厚导致,需分层薄涂。
开裂:材料选择不当或基层变形过大,优先选用柔性涂料并加强伸缩缝处理。
失效诱因:长期积水浸泡会降低材料寿命,建议搭配排水坡(1%~2%)和快速排水地漏。
6. 扩展知识
渗透结晶型材料:可通过化学反应堵塞混凝土毛细孔,但需保持基层湿润以激活活性物质。
电渗透防水:新兴技术,通过电磁场导引水分子远离结构,适合高水位地区,但成本较高。
卫生间防水工程需严格按《住宅室内防水技术规范》(JGJ 298-2013)执行,重点把控材料验收和过程隐蔽验收,避免后期返修成本高昂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