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防水检查是确保装修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,需从材料、施工细节到验收测试全面覆盖,以下是关键检查点及注意事项:
1. 基层处理检查
基层必须坚固、平整、无空鼓,裂缝需用水泥砂浆填补,阴阳角做成圆弧形(R角),避免防水层应力集中开裂。
表面浮灰、油污需彻底清理,否则影响防水涂料附着力。
2. 防水材料选择与涂刷
涂膜类(如聚氨酯、JS防水涂料)应检查品牌环保认证,严禁使用劣质材料。
涂刷前需进行基层润湿(无明水),涂布方向应交叉进行(第一遍横向,第二遍纵向)。
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≥1.8米,干区≥30厘米,洗手盆区域≥1.2米。
3. 细节节点强化
地漏、管根、马桶周边等部位需做附加层,采用“一布两涂”工艺(铺设网格布后涂刷涂料)。
门槛石下方需做挡水槛,并延伸防水至门外30厘米,避免潮气外渗导致墙面返碱。
4. 闭水试验
防水层干透后(通常48小时),蓄水深度≥20毫米,持续48小时,观察楼下顶面及自家墙角有无渗漏。
冬季低温时需延长闭水时间至72小时。
5. 保护层与二次排水
防水层验收后需做水泥砂浆保护层(厚度≥2厘米),避免后续施工破坏。
下沉式卫生间需检查二次排水坡度,确保暗地漏通畅,避免沉箱积水。
6. 后期施工监管
瓷砖铺贴时严禁使用尖锐工具敲打防水层,建议采用瓷砖胶薄贴。
安装洁具打孔后需用防水密封胶补强(如硅酮胶)。
常见问题扩展
渗漏高发区:90%的漏水源于管根和墙角,建议施工时使用防水堵漏宝预处理的。
材料误区:柔性防水≠万能,地面建议用柔性材料,墙面需用刚性防水(避免瓷砖空鼓)。
验收细节:闭水试验后需检查隔壁房间墙面是否返潮,避免隐性渗水。
卫生间防水需贯穿装修全流程,从选材到验收均需严格把控,避免后期维修成本过高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