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的合理布局需综合考虑空间尺寸、使用功能、动线规划及人体工程学,以下为专业建议:
1. 干湿分离基础布局
- 二分离:将淋浴区与马桶/洗手台用玻璃隔断或浴帘分隔,推荐最小淋浴区90×90cm;
- 三分离:增设独立马桶间(1.2×0.9m)、洗漱区(0.6m宽度台盆)、淋浴区(1.1×0.9m),适合3㎡以上空间;
- 四分离:增加更衣/洗衣区,需5㎡以上,日式设计中常见。
2. 动线设计原则
- 门建议外开,避免内开占用空间或紧急情况阻碍;
- 洗手台靠近门口,符合进门→洗手→如厕/沐浴的动线;
- 淋浴区宜设于最内侧,减少水渍带出。
3. 关键尺寸规范
- 马桶前方留45cm活动空间,两侧各20cm;
- 双台盆宽度需≥1.2m,单台盆60-80cm;
- 淋浴房宽度≥80cm,长度≥1m,混水阀高度90-110cm。
4. 收纳系统优化
- 镜柜深度15-20cm,内部预留插座;
- 马桶上方做吊柜(距地1.2m)或壁龛(深度15-20cm);
- 淋浴区设置转角架或下沉式壁龛,避免突出磕碰。
5. 照明与通风要求
- 镜前灯需左右均匀布光,色温4000K;
- 淋浴区装防水IP65灯具,浴霸出风口避开淋浴正上方;
- 暗卫建议装新风系统,换气量≥8次/小时。
6. 特殊需求扩展
- 适老化设计:淋浴区预留轮椅回转空间(1.5m直径),安装折叠座椅;
- 管道静音:采用螺旋消音排水管,包管时填充隔音棉;
- 地漏优选长方形隐藏式,坡度≥2%,回字型切割铺贴。
7. 材质选择要点
- 湿区瓷砖吸水率≤0.5%,防滑系数R10以上;
- 吊顶用铝扣板(厚度≥0.6mm)或硅酸钙板;
- 浴室柜选多层实木或不锈钢脚,离地高度30cm以上。
实际布局需结合管道位置(马桶距排污管不超过1m)、承重墙限制及电器尺寸(如洗衣机深度60cm)综合考量,建议优先采用CAD模拟动线后再施工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