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面防水是否包括梁取决于具体的施工范围和设计要求。以下是关键点分析:
1. 结构部位划分
常规墙面防水通常指外墙或卫生间等区域的垂直面处理,而梁作为水平承重构件(如外墙上的圈梁、过梁),需根据其与墙体的关系判断:
- 若梁与墙面平齐(如外墙梁与砌体同平面),防水层应连续覆盖梁表面,避免接缝渗漏。
- 若梁凸出墙面(如框架结构的装饰梁),需单独处理梁与墙的阴角部位,采用附加防水层或密封材料加强。
2. 防水标准与规范
- 《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》(JGJ/T 235)要求防水层在转角、交接处延伸至相邻结构250mm以上,梁与墙交界处通常属于重点强化区域。
- 地下室防水规范中,顶板梁与侧墙交接处必须做柔性防水附加层,防止剪切裂缝渗水。
3. 材料与工艺细节
- 梁部位宜选用柔性防水涂料(如聚氨酯、丙烯酸),适应结构变形;大面积墙面可用刚性防水砂浆。
- 施工时需清理梁底脱模剂,涂刷界面剂增强附着力,阴角部位预先用无纺布或网格布做增强处理。
4. 渗漏风险点
- 梁柱节点处因混凝土收缩易产生裂缝,是渗漏高发区。若忽略梁部防水,后期可能引发墙体返潮、钢筋锈蚀。
- 外挑梁的滴水线若未与防水层衔接,会导致雨水倒流至梁底。
5. 设计考量
- 高层建筑的外露梁需纳入整体防水系统,贴砖饰面时须确保防水层延伸至梁外侧边缘。
- 反梁(如屋面周边上翻梁)必须与屋面防水层形成闭合,避免水从根部渗入。
总结:梁的防水处理不可孤立看待,需结合其位置、功能与整体防水体系协同设计,隐蔽验收时应重点检查梁墙交接处的防水连续性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