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墙面防水分界线的标准涉及多个技术要点和规范要求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1. 位置设定原则
防水分界线通常设在高于室外地面完成面150mm以上,或与室内地面完成面齐平的位置。对于地下室,分界线需高于地下水位500mm以上,并考虑周边排水条件。若墙面有外保温层,分界线应延伸至保温层收口处上方30-50mm,避免毛细渗水。
2. 材料选择
- 防水涂料:聚氨酯、聚合物水泥基(JS)涂料需成膜连续,厚度≥1.5mm;
- 卷材类:SBS改性沥青卷材搭接宽度≥100mm,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需采用预铺反粘工艺;
- 密封材料:硅酮、聚氨酯密封胶应与基层粘结牢固,位移能力≥25%。
3. 节点构造要求
- 阴阳角处设置增强层(无纺布或玻璃纤维网格布),宽度≥300mm;
- 穿墙管道、螺栓等部位采用环形止水条或遇水膨胀胶泥密封;
- 分界线与屋面防水层、散水坡需形成闭合交圈,交界处做R角过渡。
4. 施工工艺控制
- 基层含水率≤8%(油性涂料)或≤10%(水性涂料),空鼓、裂缝需预先修补;
- 涂料类分两遍涂刷,间隔时间依据产品说明书;卷材类需热熔满粘,排气压实;
- 完成后进行24小时闭水试验或淋水检测,渗漏率≤0.1%。
5. 规范依据
- 《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》(GB50345-2012)规定外墙防水层延伸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;
- 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》(GB50108-2008)要求迎水面防水层应高出最高水位500mm。
6. 特殊环境考量
多雨地区建议设置双重防水分界线(如涂料+卷材复合),寒冷地区需选用低温柔性-20℃以下的材料。干挂石材幕墙需在龙骨后方增设防水背衬层,分界线与结构墙防水层错开300mm以上。
7. 验收标准
目测无裂纹、鼓包,厚度检测采用割取测点法(每100㎡不少于3处),粘结强度≥0.3MPa(拉拔试验)。长期暴露部位宜设置保护层(如聚合物砂浆或反射膜)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