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面刷完墙固后出现裂缝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:

1. 基层处理不当:
墙固(界面剂)施工前,基层(如水泥砂浆层或腻子层)存在空鼓、起砂或强度不足等问题。若未彻底清理松动部分或修补裂缝,刷墙固后基层应力释放,导致裂缝显现。建议施工前用铲刀、钢丝轮清理松散层,并用水泥砂浆或加固剂修补基层。
2. 墙固材料问题:
- 质量不达标:劣质墙固固含量低、成膜性差,无法有效封闭基层,导致后续涂层开裂。应选择符合JC/T 907-2018标准的合格产品。
- 稀释过度:部分工人为节省材料过度加水,破坏墙固的渗透性与粘结力。建议按厂家说明调配(通常水灰比≤1:1)。
3. 施工环境影响:
高温(>35℃)或强风环境下施工,墙固水分蒸发过快,成膜不完整;低温(<5℃)则影响固化速度。需在5~35℃、湿度60%~70%环境下施工,并关闭门窗避免通风过快。
4. 涂层厚度不均:
单次涂刷过厚(>0.5mm)易导致表层干燥快而内层收缩不均,产生龟裂。建议采用滚筒薄涂,分两遍施工,间隔2~4小时。
5. 结构性裂缝延伸:
墙体本身存在结构性裂缝(如沉降缝、温度裂缝),墙固无法抵抗基层位移。需先灌注环氧树脂或粘贴碳纤维布进行结构加固,再施工墙固。
6. 后续涂层匹配性差:
墙固与腻子或涂料成分冲突(如丙烯酸墙固与油性腻子结合),粘结力下降。应确保材料体系相容,如水泥基墙固搭配石膏基腻子。
扩展知识:
墙固并非万能,其核心作用是封闭毛细孔、提升附着力,无法替代找平或加固工序。
裂缝修复需根据类型选择方案:发丝裂缝可贴网格布+抗裂腻子;贯穿裂缝需开V槽填补弹性填缝剂。
新房墙体建议放置1~2个月待结构稳定后再做墙固,避免基层收缩导致开裂。
施工后24小时内若出现裂缝,应立即铲除问题区域,排查基层并重新处理。

查看详情
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