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护坡墙面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锚杆加固法
通过钻孔插入钢筋或高强纤维锚杆,注入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固定,形成抗拉结构。适用于岩质或土质边坡,需根据坡体稳定性计算锚杆长度、间距和倾角。锚头可配合格构梁或混凝土面板分散应力。
2. 格构梁+植草防护
用混凝土或钢筋制作网格状框架,框架内填土并种植根系发达的植被(如狗牙根、紫穗槐)。植物根系可增强土壤抗蚀性,格构梁提供结构支撑。需注意排水沟设计,避免积水软化地基。
3. 挡土墙砌筑
- 重力式挡墙:依靠自重抵抗土压力,多用浆砌石或混凝土,基础埋深需大于冻土层。
- 悬臂式挡墙:采用钢筋混凝土,底部扩展基脚增强抗倾覆能力。
- 加筋土挡墙:分层填土并铺设土工格栅或金属拉带,通过摩擦抵抗滑坡。
4. 土钉墙技术
边坡表面喷射混凝土后,植入短土钉(通常3-6米)并挂钢筋网二次喷浆。适用于临时或永久性支护,施工需分层开挖、逐层支护,严格控制注浆压力。
5. 三维植被网固定
铺设高分子材料三维网,填充客土后播种。网垫结构能分散雨水冲刷力,适用于缓坡(坡度<45°)。需配合生态袋或木桩边缘固定。
6. 石笼挡墙
镀锌钢丝网箱内填卵石或块石,透水性好且柔性适应地基变形。石笼层间需错缝垒砌,底部铺设土工布防渗。
7. 排水系统配套
坡顶设截水沟,坡面布设泄水孔(孔径5-10cm,间距2-3m),墙后回填砂砾石反滤层。地下水位高时需设计盲沟或竖向排水管。
8. 微型桩群加固
对滑坡高风险区,可钻孔植入小直径钢管桩(Φ100-300mm)并注浆,形成复合地基。常与预应力锚索联合使用。
关键注意事项:
施工前需进行地质勘察,明确土层参数和滑裂面位置。
刚性结构需预留伸缩缝(间距10-20m),柔性结构注意材料防腐。
动态监测边坡位移和地下水位,采用测斜仪或GPS定期检测。
扩展知识:新型材料如生态混凝土(孔隙率25%-30%)、玻纤锚杆(抗腐蚀)逐渐应用;BIM技术可模拟支护结构受力状态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