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水管道墙面防水处理是防止渗漏的关键环节,需结合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综合考虑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:
1. 基层处理
- 彻底清除墙面浮灰、油污及松动基层,用钢丝刷或铲刀打磨至结实层。
- 对管道根部、阴角等部位做圆弧处理(半径≥50mm),避免应力集中开裂。
- 基层含水率需控制在8%以下,必要时用热风烘干。
2. 节点加强
- 管道与墙面交接处涂刷2遍聚氨酯防水涂料(厚度1.5mm以上),并向墙面延伸150mm。
- 采用耐碱网格布嵌入首遍涂料,形成增强层。
3. 防水材料选择
- 刚性防水:推荐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(JC/T984标准),抗渗压力≥1.5MPa。
- 柔性防水:选用高弹丙烯酸或JS复合防水涂料,延伸率需>300%。
- 特殊部位:管道周边建议使用聚硫密封胶进行嵌缝。
4. 施工工艺
- 采用"十字交叉法"涂刷,每遍间隔4-8小时(视环境温湿度调整)。
- 防水层总厚度不低于2mm,墙面防水高度应高于周边地面完成面300mm。
- 阴阳角部位附加无纺布增强层,宽度不小于200mm。
5. 闭水试验
- 防水层完全固化后(通常72小时),做24小时蓄水试验,水位不低于20mm。
- 重点检查管道接口、地漏周边是否出现湿渍。
6. 保护层施工
- 验收合格后,需用1:2.5水泥砂浆做10mm厚保护层。
- 镶贴瓷砖时建议使用瓷砖胶,避免破坏防水层。
扩展知识:
老旧管道改造时,应先对铸铁管进行除锈处理,并涂刷环氧树脂防锈底漆。
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(如HDPE)适用于穿楼板管道,具有热收缩包覆特性。
长期接触水的区域,可考虑添加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(GB18445标准)。
特别注意:浴室墙面防水宜做到1.8m高度,厨房墙面不低于0.3m。不同防水材料交接处需做搭接处理,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。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℃,否则需添加防冻剂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