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外墙面工程修补装修方案需根据破损类型、材料特性及环境因素制定,以下为系统化处理流程与技术要点:
一、内墙面修补方案
1. 基层处理
- 铲除空鼓、起皮至坚实基层,混凝土墙面用钢丝刷除浮灰,砖墙剔除松散砂浆块。
- 裂缝处理:细裂缝(<2mm)采用环氧树脂注入,结构性裂缝需开V型槽挂纤维网后分层填补抗裂砂浆。
2. 防潮防碱预处理
- 潮湿区域涂刷水性渗透型防水剂(如硅烷基材料),泛碱墙面用草酸溶液(5%)中和后冲洗,再涂刷封闭底漆。
3. 材料选择
- 腻子层:耐水腻子(标准JG/T 298-2010)批刮2遍,打磨后验收平整度≤2mm/2m。
- 面层:乳胶漆需符合GB/T 9756-2018标准,滚涂前做分色处理,阴阳角用PVC护角条加固。
4. 特殊问题处理
- 霉菌区域:先喷涂含氯漂白剂杀灭孢子,再涂刷防霉底漆。
二、外墙面修复技术
1. 结构性修复
- 外墙空鼓超过200×200mm需凿除重做:挂钢丝网(孔径10×10mm)后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(掺丙纶纤维)分层抹灰。
2. 防水体系构建
- 裂缝处理:采用聚氨酯密封胶(位移能力≥25%)填充伸缩缝,大面积渗漏需喷涂2mm厚聚脲防水涂料。
3. 饰面层翻新
- 真石漆修复:铲除起皮部分,界面剂处理后喷涂同批次材料,接茬处预留50mm斜口搭接。
- 瓷砖脱落:背涂瓷砖胶(C1级),采用锯齿镘刀双面刮浆,保留3-5mm缝宽用硅酮耐候胶勾缝。
4. 抗老化措施
- 紫外线强烈区域建议使用氟碳漆,耐候年限可达15年以上。
三、通用技术规范
1. 施工环境要求:环境温度>5℃、相对湿度<85%,雨天严禁作业。
2. 分层验收:每道工序完成后需进行附着力测试(拉拔强度≥0.3MPa)。
3. 安全防护:高空作业需符合JGJ 80-2016标准,脚手架距墙间距≤300mm。
四、材料性能扩展
聚合物改性砂浆:抗压强度≥15MPa,粘结强度≥0.6MPa,适用于冻融循环地区。
渗透结晶防水材料:可渗入基层3-5mm形成枝状结晶体,具备自愈微裂缝能力。
修补工程需结合现场勘察制定专项方案,重点控制材料兼容性及施工工艺连续性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