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家具样式分为以下几大类,结合不同时期、地域及功能特点进行详细分类:
1. 椅凳类
- 交椅:源自胡床,为折叠设计,宋代流行,象征地位;明代发展为圆背交椅,多见于厅堂。
- 圈椅:明式经典,椅背与扶手连成弧形,符合人体工学,常用黄花梨制作。
- 官帽椅:分南官帽(江浙地区,搭脑与扶手无榫卯尖角)和四出头官帽椅(北方风格,搭脑两端出头)。
- 方凳/圆凳:无靠背,唐代已有,凳面材质多样,如藤编、硬木、瓷板等。
2. 桌案类
- 画案:宽大平头案,用于书画,明代面板常达80厘米以上,腿足内缩便于靠墙。
- 八仙桌:明清餐桌主流,四面可坐,分束腰和无束腰两种,腿足有马蹄足、直足等变体。
- 翘头案:两端飞翘防物品滑落,多作祭祀陈设,明代以铁力木为典型。
3. 床榻类
- 罗汉床:三面围子,兼具坐卧功能,明清时期中间常置炕几,用于待客。
- 拔步床:明代苏州首创,类似“屋中屋”,带廊庑、门窗,雕刻繁复,体现私密性。
- 贵妃榻:清代流行,一侧带弧形靠背,常用于闺房小憩。
4. 柜架类
- 顶箱柜:清代典型,上部叠放顶箱,多为硬木制,雕龙凤或百宝嵌装饰。
- 多宝格:乾隆时期盛行,错落格子陈设文玩,通透性与收纳结合。
- 闷户橱:兼具抽屉与储柜,民间嫁妆必备,寓意“藏富”。
5. 屏风类
- 座屏:固定于底座,常见三扇至十二扇,宫廷多用玉石镶嵌或漆雕。
- 折屏:可折叠的软屏,绢帛芯面绘山水,宋代文人书房常见。
6. 其他杂项
- 衣架:横枨搭脑挂衣,下部有雕花墩子,明代简约,清代装饰性强。
- 镜台:折叠式梳妆台,宋代已有,清代增加抽屉及西洋镜架。
知识扩展:
材料上,明式家具重硬木(紫檀、黄花梨),清式偏好紫檀、红木并广泛运用螺钿、珐琅。
工艺方面,榫卯结构代表古代巅峰技艺,如夹头榫(案类)、插肩榫(桌类),不用一钉一胶。
地域上,苏作(苏州)典雅简练,京作(宫廷)富丽,广作(广州)融入西洋元素。
不同时期的家具还受到礼制(如《鲁班经》对尺寸的规范)和文人审美(如《长物志》推崇的朴素雅致)影响,形成独特体系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