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地铁车厢地板铺设是一个涉及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施工工艺及安全标准的综合性工程环节,通常需遵循以下技术要点及规范:
1. 材料选择
- 防火性能:必须采用A级不燃材料(如铝合金防滑板、陶瓷纤维复合材料),符合GB 8624-2012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要求。
- 耐磨性与抗冲击:多选用高压层压板(HPL)或聚氨酯涂层钢板,表面需经过防滑处理(静摩擦系数≥0.5,参照EN 13893标准)。
- 轻量化设计:部分线路采用蜂窝铝板或碳纤维复合材料,降低车身自重的同时保证强度。
2. 结构设计
- 复合层构造:典型结构自上而下为防滑面层、减震垫层(EPDM橡胶或聚氨酯发泡材料)、防水隔膜、铝合金承重底板。
- 排水与密封:地板接缝处采用迷宫式密封结构,防止液体渗入车体电路区,底部设导流槽引导冷凝水至集水盘。
- 电磁兼容性:地板金属层需与车体等电位连接,避免静电积累干扰信号系统。
3. 施工工艺
- 模块化安装:预制地板模块在总装线上通过螺栓+胶粘剂双固定方式装配,单块模块更换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。
- 平整度控制:安装后全线轨测量高低差(≤2mm/2m),采用激光校准确保与车门踏面无错台。
- 减震降噪:地板与车体间加装弹性胶垫,插入损失(IL)需达到25dB以上以降低轮轨振动传递。
4. 特殊环境适配
- 防腐蚀处理:针对南京高湿度气候,金属部件需通过盐雾试验(500小时无锈蚀),接缝处喷涂聚氨酯密封胶。
- 无障碍设计:轮椅停放区地板需额外加强(承重≥300kg/m²),并设防滑警示条(黄色凸起圆点,直径10mm,间距50mm)。
5. 运维标准
- 日常检测: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定期检查地板层间粘结状态,空鼓面积超过5%需局部返修。
- 生命周期管理:普通地板模块设计寿命15年,重点区域(如转向架上方)每5年进行疲劳强度复验。
扩展知识:南京地铁部分线路试点应用了智能地板技术,如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地板应变状态,数据直接传输至PIS系统。未来可能引入自修复涂层技术,微小划痕可在光照条件下自动修复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