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式小块实木地板是一种传统的地面铺装材料,通常由天然木材制成,单块尺寸较小(常见长度15-60cm,宽度5-10cm)。其核心特征包括:

1. 材质特性
多选用硬木树种:柞木、柚木、枫木等硬木因密度高、耐磨性强成为首选,纤维结构致密能有效抵抗日常磨损。
自然纹理保留:采用锯切或径切工艺,木材的年轮、矿物线等天然特征清晰可见,每块地板纹理独一无二。
2. 结构工艺
传统榫卯设计:采用企口榫舌结构实现无缝拼装,部分老式产品需要配合木楔和胶粘剂固定。
厚度优势:普遍厚度18-22mm,远超现代复合地板,具备多次翻新打磨的潜力(通常可打磨3-5次)。
3. 铺装技术要点
底层处理:需先铺设木龙骨(间距通常30-40cm)并找平,龙骨含水率需控制在12%以下以防变形。
气候适应性:安装前需在施工环境静置7-10天进行含水率平衡,北方地区建议预留2-3mm伸缩缝。
4. 维护要求
周期性保养:每隔2-3年需重新涂刷木蜡油或聚氨酯面漆,高湿度地区建议每月使用专用木质保养剂。
损伤修复:局部划伤可采用实木修补膏配合色精修补,深度损伤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镶块修补。
5. 与现代地板的差异
稳定性:相比现代三层实木复合地板,老式实木对温湿度变化更敏感,膨胀系数达0.1%-0.2%。
声学表现:因龙骨空腔结构,足感舒适但隔音效果较差,需额外添加隔音垫层。
6. 历史演变
民国时期盛行拼花工艺:上海等地曾流行用不同木材拼砌几何图案,代表工艺"人字拼"至今仍被复刻。
50-60年代标准化:我国于1958年颁布首个实木地板行业标准,规定含水率需控制在8%-14%区间。
此类地板在修复历史建筑时常需定制生产,现代仿古产品会做仿旧处理(如手工刮痕、虫眼仿制)。在暖气环境下使用需特别注意,持续高温可能导致含水率降至8%以下引发开裂。专业安装时建议采用不锈钢龙骨钉,普通铁钉易产生锈蚀污染。

查看详情
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