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餐家用厨房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烹饪习惯、空间布局、设备选型、材料选择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,以下为详细设计要点:
一、功能分区与动线优化
1. 黄金三角布局:按"储藏区-准备区-烹饪区"设计三角形动线,三者间距不超过1.2米,减少操作步数。可采用L型、U型或岛型布局,小户型建议采用"二字型"布局。
2. 中式烹饪专属区:需设置宽度不小于80cm的强火力灶台区,搭配深度≥35cm的后挡水板。建议预留直径15cm的圆形油罐位,距灶台不超过50cm。
3. 双水槽设计:主槽尺寸建议60×45cm(深≥20cm),副槽40×35cm用于食材浸泡,两者中心距应大于75cm。
二、设备选型要点
1. 灶具选择:优先选用热负荷≥4.2kW的铸铁炉头,熄火保护装置为必选项。建议配置独立控制的54cm宽双头灶,其中一个火力需达5.0kW。
2. 抽油烟机:风量≥18m³/min,风压≥350Pa,安装高度距台面65-75cm。侧吸式更符合中餐爆炒需求,需带自动清洗功能。
3. 定制砧板区:推荐60×40cm的厚竹砧板嵌入式设计,下方预留残渣收集抽屉,建议采用304不锈钢材质。
三、储物解决方案
1. 分层储物系统:
- 吊柜下层高度150-160cm,深度30cm,配置下拉式五金
- 地柜采用60cm深抽屉,内置碗碟分隔系统
- 米面杂粮储区应配备密封罐专用架
2. 调料收纳:灶台旁设计15cm宽旋转立柜,配置防潮玻璃罐,内置LED照明。
四、材质与细节处理
1. 台面选择:石英石台面厚度≥2cm,优先选择莫氏硬度7级以上的产品。前后挡水建议做成R10弧形一体化结构。
2. 防潮处理:橱柜背板需用双面防潮板,接缝处施以耐候硅胶。水管接口建议加装不锈钢防锈护套。
3. 地面材质:选用防滑系数R10以上的仿古砖,建议采用600×600mm规格,缝隙填充环氧彩砂。
五、通风与安全设计
1. 补风系统:空调回风口距地面30cm以上,建议安装新风系统且风量≥200m³/h。
2. 灭火配置:吊柜底部内置自动灭火装置,覆盖半径1.5m,建议选用K类灭火剂。
3. 电路安全:厨房单独回路,插座距地1.5m以上,湿区需装IP66防护等级插座。
六、人体工程学考量
1. 操作台高度=身高/2+5cm,炒菜区可降低8-10cm
2. 吊柜门建议采用35°上翻式,开启高度不超过1.9m
3. 抽屉拉手应内凹式设计,突出面不超过2.5cm
七、升级配置建议
1. 增设60cm宽的移动备餐台,台面内置电子秤
2. 墙面预埋φ50mm的PVC管线槽,方便后期加装设备
3. 安装厨房专用空调,注意回风防油污处理
中餐厨房宜采用3000-3500K暖白光照明,工作台面照度需达到500lux以上。建议在吊柜底部安装LED灯带,显色指数Ra>90。给水管建议使用PPR 3.2mm壁厚管材,冷水管与燃气管间距不得小于30cm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