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菜品管理制度
一、原材料管理
1.采购标准
建立供应商审核机制,确保供货商具备合法资质
严格执行食材验收标准,包括新鲜度检测(蔬菜类目测+农药残留抽检,肉类查验检疫证明)
推行"先进先出"原则,在库存区明确标注进货日期
2.存储规范
冷链管理:冷藏库0-4℃,冷冻库-18℃以下,每日三次温度记录
分类存放:严格执行生熟分离、荤素分区,海鲜类设置专用水箱
标签管理:所有原料容器必须标注品名、入库时间、保质期限
二、加工制作标准
1.初处理规范
蔬菜类执行"一拣二洗三泡四切"程序,浸泡时间不少于15分钟
肉类分切需在专用操作台进行,不同种类刀具严格区分
水产类现杀现用,死亡超过2小时的海鲜禁止加工
2.烹饪控制
建立标准食谱卡,明确主辅料配比、火候参数及成品标准
关键温度控制:禽类中心温度≥75℃,红烧类菜肴需达到沸腾后保持10分钟
菜品摆盘实行双人复核制,确保分量与品相一致
三、出品质量控制
1.感官评定体系
每日设立专岗负责出品质检,执行"色香味形器"五维评估
建立缺陷分级制度(A类缺陷立即停售,B类缺陷限期整改)
每周抽样送检微生物指标,重点关注凉菜间产品
2.留样管理
每批次成品留存200g以上,冷藏保存48小时
留样标签需包含菜品名称、制作人员、留存时点
配置专用留样冰箱并实施双锁管理
四、卫生安全管理
1.人员卫生
全员持健康证上岗,伤口处理需使用蓝色创可贴
操作前执行"七步洗手法",佩戴网帽须完全包裹发际线
严禁在操作间吸烟、化妆等行为,违规者立即停岗
2.设备维护
每日营业结束执行"五步清洁法"(清残渣、去油污、消毒剂处理、清水冲洗、晾干)
每周维护油烟净化系统,保持排风量≥5000m³/h
每月校准测温设备,误差超过±1℃立即更换
五、创新优化机制
1.菜品迭代
每月召开品鉴会评估新菜品,设置"末位淘汰"机制
建立顾客反馈分析系统,针对差评率超5%的菜品启动改良流程
时令菜单更新前需完成成本核算和厨师团队培训
2.技术档案
完善标准操作手册(SOP),包含图文版操作指引
关键工序录制教学视频,新员工须通过实操考核
建立风味数据库,记录每种食材最佳烹饪参数
六、应急处理预案
1.食品安全事件
制定四级响应机制(从班组处理到总经理介入)
预留3%营业收入作为应急基金
建立医院绿色通道合作网络
2.物资保障
常备食品级消毒剂、快速检测试剂盒
保持2天用量的备用食材储备
关键设备配备双重电源系统
注:本制度需配合HACCP体系文件执行,所有岗位人员需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专项培训,厨房管理者应持有中级以上厨师资格证及食品安全管理员证书。制度修订周期不超过12个月,重大工艺变更时应启动临时评审程序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