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饮厨房标签要求及标准
1. 食品原料标签
- 所有入库原料需标注品名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供应商信息及储存条件。
- 开封后的原料需重新标记开封日期,并根据食品安全规定设定二次保质期(如:调味品开封后建议冷藏并7日内用完)。
2. 半成品/预加工食品标签
- 标注加工日期、使用期限(如“冷藏保存24小时内使用”)、责任人姓名。
- 高危易腐食品(如生鲜制品)需加贴醒目标识(如红色标签),并单独存放。
3. 设备工具标识
- 生熟加工器具(刀具、砧板)需用色标管理:红色-生肉、蓝色-水产、绿色-蔬菜、黄色-禽类,避免交叉污染。
- 清洁消毒后的设备需悬挂“已消毒”状态牌,标注消毒时间。
4. 过敏原警示标签
- 含常见过敏原(麸质、坚果、海鲜等)的菜品需在菜单及容器上明确标注“含XX过敏原”,字体不小于其他说明文字。
5. 废弃物分类标识
- 厨余垃圾、可回收物(如油桶)、危险废物(废电池)需分色容器收纳并贴标,符合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》要求。
扩展知识
标签材质应选用防水、耐油脂的食品级贴纸,避免字迹模糊;
根据《GB 7718-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,日期需按“年/月/日”顺序标注,禁用“见外包装”等模糊表述;
电子化标签管理系统可对接HACCP体系,实现温度监控与过期自动预警。
餐饮标签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核心环节,规范管理可降低60%以上交叉污染风险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