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帘布分色计算主要涉及面料用量、颜色配比及工艺成本的综合考量,需结合设计需求和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精确核算。以下是关键计算方法和拓展要点:
1. 基础分色用量计算
- 纯色面料:直接按窗帘总面积(宽度×高度×褶皱系数)计算,褶皱系数通常为1.8-2.5倍。
- 拼色设计:按色块比例拆分总用量。例如水平三色拼接(上中下比例为3:4:3),则各色用量=总用量×10%、40%、10%,需额外预留5%-8%缝份损耗。
2. 色纱配比与成本核算
- 若采用色织工艺(如提花、印花),需计算每种颜色纱线占比。例如某花纹包含30%红色、50%米色、20%藏青,则按比例分摊纱线成本。
- 特殊工艺(渐变、烫金)需增加15%-30%耗料,并可能涉及额外加工费。
3. 生产损耗叠加
- 裁切损耗:分色越多,裁片拼接损耗越大,常规预留3%-5%,复杂设计增至8%-10%。
- 对花损耗:图案需对齐时(如大花型),单色可能额外损耗12%-15%。
4. 颜色深度与染费差异
- 深色系(如墨绿、藏蓝)比浅色多耗染化料20%-40%,成本上浮;荧光色需特殊助剂,染费可能翻倍。
- 建议Pantone色卡编号标注,避免批次色差导致的返工损耗。
5. 延展知识:分色优化策略
- 采用“假拼色”工艺(如印花模拟拼接)可减少实际裁片数量,降低缝纫成本。
- 模块化设计:将多色部分集中为可拆卸组件(如色带、帘头),便于后期更换且减少主布分色复杂度。
实际计算需提供设计稿与工艺单,结合工厂的排版优化能力动态调整。建议使用CAD软件模拟排料,精确到厘米级误差控制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