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尿包是临床常用的无菌操作设备,其物品摆放遵循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,主要包含以下组件及摆放方式:
1. 无菌区域核心物品
- 导尿管:无菌包装,规格根据患者选择(如12-18Fr成人常用),硅胶或乳胶材质,通常置于包内中央位置。
- 手套:无菌手套(灭菌或乳胶)独立包装,常放置在导尿管旁,便于操作前佩戴。
- 洞巾:一次性无菌洞巾,覆盖患者会形成无菌区,折叠后与导尿管并列放置。
2. 消毒与辅助工具
- 消毒棉球/棉签:浸泡碘伏或氯己定,通常5-8个一组,密封于灭菌袋内,位置靠近包边缘。
- 镊子/止血钳:无菌金属或塑料镊子,用于夹取棉球或固定导尿管,摆放于器械槽中。
- 润滑剂:单次装水溶性润滑凝胶(如利多卡因胶浆),位于导尿管旁以减少污染风险。
3. 引流与固定装置
- 尿袋:无菌密闭引流袋(容量500-2000ml),带有防反流阀,独立包装置于包内下层。
- 固定贴/胶带:用于固定导尿管于患者大腿或腹部,防止牵拉,摆放于包侧面。
4. 其他关键物品
- 注射器:预充10ml无菌生理盐水用于球囊注水(气囊导尿管需注水5-10ml固定),与导尿管配套放置。
- 标本收集管:可选配置,用于留取尿培养标本,密封包装。
- 废弃袋/锐器盒:处理污染物品,部分导尿包外挂附带。
扩展知识:导尿包设计需符合YY/T 0586-2016国家标准,灭菌方式多为环氧乙烷或辐照。操作时需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,避免跨越无菌区。男性患者导尿需注意尿道长度(约18-20cm),女性操作时需辨认尿道口位置(上方)。导尿管选择应考虑患者过敏史(乳胶过敏者用硅胶管),长期导尿需评估生物膜形成风险。
现代导尿包可能整合可视化组件(如带照明装置的便携包),或加入抗菌涂层导尿管以减少CAUTI(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)发生率。操作后需记录插管深度、尿量及性状,并评估患者耐受性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