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型铸造型芯摆放需遵循以下技术要点:
1. 定位稳定性
型芯必须通过芯头或支撑结构准确定位,确保与砂型型腔的相对位置符合工艺图纸要求。芯头与芯座的配合间隙需控制在0.5-1.5mm范围内,过大会导致金属液穿透,过小则可能造成型芯安装困难。对于复杂型芯,需使用定位销或3D打印辅助定位工装。
2. 排气系统设计
型芯内部必须设置连贯的排气通道,通常采用蜡线、通气针或3D打印蜂窝结构。排气道应通向砂箱外,避免形成封闭气室。高温金属液充型时,型芯发气量需控制在15-25mL/g以下,否则易产生气孔缺陷。
3. 强度校核
大型芯需计算金属液静压力作用下的抗弯强度,通常采用呋喃树脂砂时许用抗压强度≥2.5MPa。悬臂型芯需加设铸铁骨架或钢制芯撑,芯撑预热温度应高于150℃以避免冷凝缺陷。芯撑表面需镀锡处理,防止与铸件融合不良。
4. 防粘砂处理
与金属液接触的型芯表面需喷涂锆英粉涂料,涂层厚度0.3-0.8mm,烧结后耐火度需达1650℃以上。对于高锰钢等活性金属,应添加氧化铁红等烧结促进剂形成玻璃态隔离层。
5. 热变形补偿
考虑型芯材料(如铬铁矿砂、橄榄石砂)与铸件的线收缩率差异,需进行反向预变形设计。铝合金铸件型芯通常预留0.8-1.2%的工艺补正量,铸铁件则为0.5-0.7%。
6. 组芯工艺
多型芯组装时采用定位样板检测,累计误差不超过CT8级精度。组芯胶黏剂应选用高温稳定性好的硅酸钠-氧化铝复合体系,固化后剪切强度需大于1.2MPa。
7. 浇注系统避让
型芯布置需避开直浇道冲击区,最小距离不小于浇道直径的1.5倍。对于底注式浇注系统,型芯下端应设置集渣缓冲槽。
8. 冶金相容性控制
不锈钢铸件避免使用含碳量超过0.3%的芯砂,防止渗碳;钛合金铸造需采用惰性氧化物型芯,并在真空环境下操作。
现代铸造企业普遍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进行型芯位置验证,配合MAGMASOFT®等仿真软件优化布置方案。随着 binder jetting 3D打印技术的普及,整体式复杂型芯的定位精度可提升至±0.15mm,极大简化了传统组芯工序。对于发动机缸体等关键部件,还会在型芯埋入光纤传感器监测充型过程温度场变化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